2024年,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华捷温泉院士工作站专家庞忠和研究员牵头,地热专业委员会与《煤田地质与勘探》编辑部合作,组织出版了一期以地热能专刊、举办了一场煤田地热云上研讨会、在该刊发表“卷首”语和特邀主旨论文,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反响。庞忠和主任等获评“突出贡献编委”和”优秀客座主编”。
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集暘院士为地热能专刊撰写了卷首语,对于起始于近50年前的中国煤田地热研究做了回顾,在对未来的展望中,他提出煤田变热田,热田变热储的构想。
庞忠和主任在24年第5期中发表了题为《华北赋煤区地热形成模式》的特约主题论文,重点介绍了他和团队在煤层与下伏碳酸盐岩储盖二元地质结构下的独特聚热模式及其应用等最新研究,为煤田地热的利用与热害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为了向业界介绍这些成果,庞忠和主任先后在“全国地热与温泉产业联盟大会(天津)”、“水资源与环境高层论坛(济南)”、“全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地热分会“ 等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了关于煤田地热的大会报告。此外,他还应邀赴西安煤炭科工集团为技术人员做了关于“大华北地热”的专题讲座。
山东省济宁市和肥城市是碳酸盐岩地热储分布区,也是煤田比较密集的地区。在地方领导的高度关注下,该地区地热开发的规划和实施步伐近些年明显加快。庞忠和等专家多次赴现场指导开发利用工作。可以说,2024年成为了推动煤田地热利用的重要一年,堪称“煤田地热年”。我们相信,华北赋煤区地热研究与应用定会为推动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第1期 地热能 专刊
转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